2010年01月18日08:20 东方今报
1月16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官兵在等候运送被埋战友遗体车辆的归来。 新华社发
![]() |
![]() |
魂撼海地
公安部应急工作小组证实,北京时间1月17日3时56分,经过中国国际救援队、我驻海地维和警察及多支国际救援力量的全力搜救,8名我失踪人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
据了解,8名遇难同志的遗体将被尽快护送回到祖国。公安部表示,这次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8位同志,是200万公安民警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维和警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湛、不畏牺牲、不辱使命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是全国公安机关学习的榜样。
【进展】8同胞遗体全部找到
中国国际救援队总领队黄建发16日宣布,海地地震中8名中方失踪人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按遗体发现顺序为王树林、钟荐勤、李钦、郭宝山、和志虹、李晓明、赵化宇和朱晓平。
黄建发说,中国国际救援队于海地时间16日凌晨3时30分挖出第一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衣服等特征初步判断为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王树林;早晨7时12分挖出第二具,根据胸牌姓名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钟荐勤;上午11时07分,救援队挖出第三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胸牌姓名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李钦;11时35分,第四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体貌特征初步认定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11时58分,第五具遗体根据胸牌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和志虹(女);12时03分,第六具遗体被挖出,初步判断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主任科员李晓明;14时38分,中国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赵化宇的遗体依据胸牌得到确认;14时58分,8具遗体全部挖出,最后一具遗体被确认为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朱晓平。
【感动】战友!我们接您回家!
记者在太子港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总部大楼营救现场看到,每具中方人员遗体被挖出时,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和中国国际救援队员都面向遗体列队默哀,并致以三鞠躬。记者看到,面对曾朝夕相处的队友,许多维和警察防暴队员都红了眼圈。有位救援队员一直举着一块“战友!我们接您回家”的牌子。
另外,根据联海团初步估计,海地地震遇难人数可能达4.5万人。
【急援】中国救援物资送达
新华社记者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总部大楼营救现场看到,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当地时间16日14时22分(北京时间17日凌晨3时22分)将联海团团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赫迪·安纳比的遗体从废墟中挖出。救援人员将遗体放上担架后,4名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将担架抬至联合国官员面前,将遗体移交。
目前,中国援助海地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于当地时间17日凌晨运抵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据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王书平介绍,这批物资重约90吨,价值人民币1300万元。W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
■相关链接
河南有7名民警参加过维和行动
从2002年至今,我省共有7名民警参加过联合国维和行动,其中有4名警花。
樊冠钰: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培训部主任助理,2004年、2009年两次参与国外维和任务。
杜娜:濮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警花,2009年9月24日,赴海地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汤海军:郑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民警。2006年10月赴科索沃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于江桦:通许县公安局民警,2009年9月25日赴海地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董柯:郑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警花,2007年3月28日到2008年6月28日,在东帝汶维和。
张宏:郑州市城东路派出所警花,2005年7月13日前往东帝汶维和。
来林:漯河女警,2002年10月,赴东帝汶维和一年。 记者 陈亮
■连线河南2名河南籍维和警察遇难
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名我国维和警察的遗体已全部找到,其中两名遇难警察是河南籍。
据省公安厅提供的资料显示,李晓明,男,汉族,1975年4月出生,沈丘人,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警司警衔。1993年9月至1997年8月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习,毕业后在河南省项城市公安局工作,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被公安部派往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执行维和任务,任中国维和警队副队长,后升任联合国东帝汶警察司令部战略计划局副主管。2004年9月调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工作,2007年9月任主任科员。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曾在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习。
赵化宇,男,汉族,1972年5月生,辉县人,199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二级警督警衔。1990年9月至1994年8月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学习,毕业后到河南省新乡市化纤厂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学习,毕业后到公安部工作,历任装备财务局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科员、副主任,警务保障局政府采购工作处副处长,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到湖北省孝感市公安局挂职锻炼,任孝南分局副局长,2009年9月至今任中国第七支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
据了解,赵化宇的妻子在北京,其父母仍在辉县居住。李晓明的父母均是沈丘县退休职工,仍在沈丘居住。
根据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的指示,受河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的委托,1月15日晚,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李建中专程赶赴沈丘县,慰问李晓明的父母亲等亲属,并送去公安部的慰问金。慰问结束后,李建中要求当地有关部门要全力做好李晓明亲属的安抚陪护工作。
据悉,1月15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北京慰问了赵化宇的亲属。找到我海地维和警察的遗体后,公安部已经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一场为8位英雄开的追悼会将在北京举行。 记者 陈亮
亲属进京准备迎接亲人“回家”
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我国8名同胞中,有两人是河南籍。据省公安厅提供的资料显示,李晓明,男,汉族,1975年4月出生,沈丘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主任科员。赵化宇,男,汉族,1972年5月生,辉县人,公安部警务保障局政府采购工作处副处长。
昨日,赵化宇的父母及其他亲属,在公安部的安排下已抵达北京。在周口当地有关部门的护送下,李晓明的家属昨晚也星夜赶赴北京,迎接亲人的遗骨。
赵化宇:
不要慌,不要慌,要挺住!
赵化宇,男,汉族,1972年5月生,河南辉县人,公安部警务保障局政府采购工作处副处长。
从知道、了解维和到投身维和事业,赵化宇始终坚贞不渝地追求着,一步一个脚印向着自己的维和目标坚实地迈进。
2006年首次参加公安部组织的维和海选,经历了多次培训和考试,他终于在2009年9月25日第三次通过维和甄选、电话面试之后顺利登上了前往海地的航班。那时,作为政府采购办公室副主任的他负责后勤保障任务。在资金未落实、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赵化宇无暇顾及刚刚怀孕的爱人,为尽快整理出装备清单,连续通宵加班,有一次因劳累过度昏倒。“想想未竟的事业、未尽的孝道、年幼的孩子,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出来。我对自己再三说,不要慌,不要慌,要挺住!”这是赵化宇的日记《阿根廷医院,不相信眼泪!》里的一句话。
2009年9月25日,赵化宇带领第七支海地维和警队顺利抵达海地。然而到任务区不到20天,赵化宇就感染上登革热,被送往阿根廷部队医院。“在一次次的高烧、一次次的阵痛之后,伴随而来的是口腔、眼眶渗血,手、脚、腿开始皮下出血。”他在日记中写道。经过十多天与疾病坚苦卓绝的斗争,他终于被医院批准出院。“他精打细算,廉洁自律。在采购招标的时候,都要货比三家,算得很仔细”。在领导和同事心中,赵化宇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记者 张英 综合新京报报道
好友谈化宇▲▲侯海涛,赵化宇同在辉县的高中同学,“他姐姐在家务农,妹妹在一家单位做临时工,单位效益一般。化宇在公安部工作,给妹妹安排个像样点的工作应该不是个难事,我曾经跟他提过,为什么不给妹妹找个好工作,他告诉我,妹妹学历不高,不能搞特殊”。化宇低调,从不张扬,对人和气,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也从不多说一句废话。相比做警察的身份,他看起来更像一个知识分子,一位教书先生。
邻居说化宇▲▲今年49岁的赵合琴,跟化宇是邻居。“他从小就很懂事,是个孝顺孩子。他经常省钱给父母让他们看病,父母心疼儿子,也从来都是省吃俭用。村里很多户都盖了楼房,就连我们家条件一般,早几年也盖了楼,可他们家到2009年夏天,才刚盖起一座两层楼房。”
老师谈化宇▲▲王德中是南姚固村小学的前任校长,61岁。王校长说,我教过他数学,这孩子脑子管用,学东西快,却从不炫耀、张狂。“小时候,我就看出来他会是个出息孩子,长大了争气了,可现在却出了这样的事,咋能让人不难受”。 记者 王亚南
李晓明:
英语好到让国外同行吃惊
李晓明,男,汉族,1975年4月出生,河南沈丘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主任科员。
2000年1月12日,中国维和警察第一次走出国门,奔赴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李晓明是我国赴东帝汶第三批维和警察中的一员,身份是维和警队副队长。当时,他只有26岁。此前,李晓明在全国范围内的维和警察选拔考试中,出色的英语水平和警务技能给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英语好到让国外同行吃惊的水平,雅思考试考了7.5分”。“在东帝汶的一年时间里,李晓明以联合国东帝汶维和警察专家身份,为东帝汶警察体系制定出多个远期发展规划,为东帝汶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警察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联合国维和警察总警监的嘉奖表彰。”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卢聪告诉记者。
李晓明后来又承担起了维和警察选拔、训练、派遣等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因为工作出色,李晓明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被嘉奖2次。2004年9月,李晓明因素质全面、工作能力出色,被正式调入公安部。“在与传递火炬国家警察部门的协调过程中,李晓明的英语特长和维和工作经历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合作局欧洲工作处处长韩林告诉记者。2008年,李晓明被北京奥组委选调为火炬传递运行团队成员,赴境外19个国家和城市参与境外火炬传递。其间,他积极联络外方有关部门,妥善处置了多起突发事件,为奥运火炬境外成功传递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 张英 综合新京报报道
全家20人去北京接李晓明回家
1月17日晚,家住周口市沈丘县的李晓明全家20人,已于当晚乘火车赶往北京迎接英雄“归来”。李晓明的舅舅张保山说,此次去北京的有李晓明的父母、三个叔叔婶婶、四个舅舅舅妈、一个姨妈和一个妹妹等20人,以及周口市公安局和沈丘县公安局等4名工作人员。
张保山说,由于晓明10年前便被派往国外,并且长期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现在已经35岁,却还是单身。“我们是17日凌晨1点多得到消息,说他牺牲了。”张保山哽咽着说,他们全家人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这孩子工作积极性很高,平时对人也很和善。他一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骄傲,他的死,是为国家,是为国际和平,他死得很值”。
10年足迹踏遍欧美7个任务区
“俺就这么一个儿子,辛辛苦苦培养成人,还没有娶个媳妇就这么死了,叫我这个当娘的咋活啊……”李晓明的母亲张秀梅抽泣着说。
李晓明高中时的同桌徐启峰伤感地说:“晓明是个很聪明、很努力的人,前几年他回老家我们想在一起聚聚,但他临时有任务又回北京了,没想到这成了同学们的一大遗憾。”
记者了解到,从2000年以来的10年间,李晓明去欧美等地执行维和任务的足迹,遍及海地、阿富汗、东帝汶、科索沃等7个任务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欧洲工作处处长韩林说,在对他的评价中,这样说:“中国维和警察今天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能有今天的成就,有李晓明的一分心血和功劳。”
记者 陈涛 实习生 郭帅/文图